立德作文网 小学作文 一曲英雄的赞歌——读《三国演义》有感-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一曲英雄的赞歌——读《三国演义》有感-有关《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一曲英雄的赞歌——读《三国演义》有感 仙居县安洲六(8)班郑凯元“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mi。

一曲英雄的赞歌——读《三国演义》有感

一曲英雄的赞歌——读《三国演义》有感

仙居县安洲六(8)班郑凯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背着《临江仙》中那脍炙人口的诗句,不禁联想到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又翻开了那本早已看过好多遍的古典名著。这是一部以三国作为历史背景而创作的小说,描写了公元三世纪,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国、蜀国、吴国三个政治、军事集团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谱出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历史的壮歌。

《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如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读者仿佛进入了一种境界。

在《三国演义》众多的人物中,我最敬佩的人既不是千里走单骑的云长,也不是足智多谋的孔明,而是智勇双全的曹操。他也许很诡诈,很霸道,但他用兵举世无双,拿官渡之战为例,七万大战七十万,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战败袁绍,使他独霸一方。他的大度也令人敬佩,青梅煮酒时,他对刘备说:“你我并是英雄!”说得刘备不敢听,这时曹操可以把刘备杀掉,方可安忧,但他没有杀刘备。还有他非常注重人才,他失了一个吕韦,祭奠时他不哭自己曹家的人,独哭吕韦;他的谋臣郭嘉死后,他也十分痛心。如果说他是“乱世之奸雄”,但是我倒觉得他奸得真,是一个有雄才伟略的能人。

我最瞧不起的人就是刘玄德了。他这人有点言而无信“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而且是个“唐僧”——太过仁慈了,还是个十足的伪君子。当时刘备在徐州混不多久地盘让吕布夺去,他就厚着脸皮在托庇在吕布门下,但吕布终究不信任他,他就随曹操灭了吕布,可一到京城,他又企图对曹操下毒手,最后在徐州反曹,失败后投袁绍,看袁绍不行又投刘表。但刘备也有一股使人佩服的韧劲。他有屡败屡战的勇气与卧薪尝胆的精神,他也非常爱民,为了老百姓,放弃了大好的军事重地。在生死关头,他对老百姓不离不弃。难怪有那么多的贤人才士和强武之人为他上刀山、下火海,真叫人不得不称奇。

还有些人物也是我印象深刻的:不知名的贾诩,曹操初露锋芒时帮他的郭嘉,胸怀大志的孙策,以及保护阿豆的赵云。。。。。

读了这本书写英雄的书,让我懂得了在我们遇到困难时,要有关羽勇往直前的精神,还要有孔明的足智多谋;在学习上我们要有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力;在交朋友上,我们要学张飞与朋友相交的豪爽,学曹操的大度!

这就是我最爱看《三国演义》的原因吧。


斑羚谱写了一曲感人的赞歌 (字数:750)

  今天我再一次拿起《斑羚飞渡》,一个个生动故事吸引着我,特别是这本书的“斑羚飞渡”故事,尤其是老斑羚那忘我救种族的精神,让我特别感动。这个动人的故事是这样的。

那天猎人们追杀一群斑羚,猎人们先把这些斑羚围赶到伤心崖上,这个伤心崖山谷的宽度是斑羚无法跳跃过的,若斑羚跳这伤心崖山谷,当然就会粉身碎骨地摔下伤心崖,自然斑羚也不会自寻摔下伤心崖。猎人用这种方法可以捕到它们,可这一次,猎人们失望了,出现令人感动和壮观一幕。这些斑羚跑到伤心崖边时,前面是绝路,后面追“兵”,就在这一时候,有一只斑羚以大无畏精神用力去试跳伤心崖,就这样掉下了悬崖。它们没有这样做。它们分成了组,一只老斑羚和一只年轻斑羚一起跳,它们这样跳可不是为了死在一起,而是比这更感人。

那只老斑羚先跳,然后年轻斑羚再跳,年轻斑羚刚好踩上老斑羚的背,把老斑羚当成了弹跳板,结果年轻斑羚跳了过去,死里逃生,然而,那只可怜的老斑羚,却像没了油的火箭一般掉了下来,这时的伤心崖确实是斑羚们的伤心崖。它们就这样跳着,最后,只剩下那只斑羚王了。只见那只斑羚王朝前走去,这时,草丛里传来了咚咚咚的枪声,斑羚王的肚子上顿时开花,它自己慢慢地走向了伤心崖。

看完了这个故事,我感动极了,那些老斑羚宁愿丢掉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年轻的斑羚度过灾难,都献出了他们的生命,可见动物们也像我们人一样,也是有感情的。记得去年在黄河滩也发生过这样的事,那一次,黄河发大水了,驻扎在那里的官兵看见有一位小孩掉进水里了,被无情的河水卷进了漩涡里,在这紧急关头,官兵们再去开冲锋舟是来不及了,只见有一位官兵穿上救生衣向那位小孩游去,抱住小孩,直往岸上冲,可是,河水太猛了,再加上那位官兵还抱着一个小孩,真是走一步都是比登天还难啊。就在它要成功到达河边时,不幸的事发生了,河水一个大浪过来,官兵把小孩往前一推送到岸上,小孩脱险了,而那位官兵却永久地睡在了河底。

动物和我们人类都是有感情的,生活中这种感人故事随处可见,我们要学习老斑羚在关键时刻舍己救人的大无畏精神,还有我们要尽量少伤害动物,让它们也像我们人类一样,无忧无虑的生活。


梦幻一曲 (字数:650)

雨血纷纷迷人眼;漫天杀喊终不止。   几度,生死徘徊鬼岸边,奈何桥上争相邀。   唯恐,血汗淋漓涌入洪;唯仇,金甲粼粼红芒溅;唯憾,戈戟百战终不殆,遗恨九重天!  

——题记   踏入历史长河,过眼出无尽生死人肉白骨,血洒漫天黄沙。   手携一曲,轻抚古筝,屈指弹唱间,慢慢琴声融入吾将之上,听得西楚霸王一朝辉煌一朝尽之后的遗恨之怒:“吾乃一方雄霸,

奈何命散于刘邦小儿之手,待得重生之日,必斗破苍穹,怒上九重,血洗刘汉!”   狱下亡魂秦二世,胡曰:“吾亦何能泄焉?”   ......,   深感其阴阳颠逆,滔天怨恨自九幽而来,我低声轻叹一声,不禁千行泪下,旋即宛为一笑:“何时方能圆尽?呵呵......呵

呵......抚下琴音,悠扬婉转的旋律飘飞而出,承载我这一愿,流转于天地间,欲望散尽其怨。   长河落尽九重天,草莽黄沙散千里。望眼欲穿,看一个个兴盛王朝逐渐落败,又见平地之中突兀崛起的一座座苍穹巨擘,不禁又

一轻叹自然法则催逼人类良心泯灭的残酷:朝夕朝落之间,一浪高过一浪,奠基的是碎骨的机车、染血的兵戈啊!”   联想到百雄争霸的东汉末年,一个个隐世枭雄蜂拥而出,万千苦难加于平头百姓,使其背压躬腰流离失所。亏得最后瓜分天下,

却案件伏于其林,尔虞我诈层出不穷。乱世豪熊相继身陨于奸手中:可怜其终战沙场,驰骋天地却与太平间窝囊终了,下为厉鬼终年

惨嚎阴府。   可怜?可叹?可悲啊!   仰天一阴斟满空、哀、悲、恨的冷觥筹,盘膝坐于无边血海中,长抚琴弦,声声慢慢清流流淌穿梭于红血白骨剪,沁如每一个心

灵之中。   ......缓缓的,天长地久——愿这一曲洗尽天下怨。   也许,哀怨永无止境,唯有一厢情愿罢!   更可能,它仅仅只是梦幻中存在的一曲而已!


一曲葬花,一世芳华——记这样一位女子 (字数:1000)

如果说,《三国演义》体现了战乱时期英雄们慷慨的壮志豪情,那么《水浒传》则体现出梁山好汉豪侠仗义、除暴安良的英雄壮举;如果说《西游记》反映了中国释、道、儒三教合流的思想体系,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神奇精髓,那么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最直接反映出清朝社会制度的两面极端的,就还是不得不提起这本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红楼梦》。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帝四十九年),又名《石头记》。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而且,书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也十分生动,至今还在我的脑海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令我难以忘怀。如性格偏僻而乖张,只钟于女儿的贾宝玉;如容貌美丽,举止娴雅,颇有城府的薛宝钗;如个性泼辣、尖酸刻薄的“凤辣子”王熙凤等等。但是最令我感慨的,还是这个“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林黛玉。林黛玉是金陵十二钗之首,也是宝玉的姑表妹,贾母的亲外孙女。幼年丧母,体弱多病,红颜薄命身世可怜,却聪慧无比,琴棋诗画样样俱佳。有人喜欢她,觉得她身上的气质独一无二,觉得她聪慧过人,也有人不喜欢她,觉得她敢爱不敢争取,觉得她太小心眼,而我,对于她,也有不同的看法。她的一生,可以说是凄美,凄在于把所爱的人看得太重要,也在于太过消极抑郁,最终为爱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美在于天生丽质,气质优雅绝俗,正是这两者,让宝玉怦然心动,让贾府上上下下为之动容。在旁人开来,她是小心眼的,如薛宝钗生病,贾宝玉去看她,本是合情合理的事情,而黛玉见了,心中不悦,竟说出“哎哟,我来得不巧了!”“早知道他来,我就不来了”。这样带刺的话,使薛宝钗和贾宝玉都下不了台。然而这看上去钻牛角的事,却反映出了黛玉有些自卑的情感,其实在大观园中,大家都依着黛玉的性子,反而与宝钗亲为家人,黛玉见此情此景,更导致了她自卑的心理,性格也从而变得孤僻起来。但这也反映出了黛玉的心胸坦诚,在她几乎毫无遮掩地表露着自己的缺点的同时,也在向人们敞开了她那纯真无邪的心扉。正是凭这种待人以诚的直率,她赢得了姐妹们的友情,谁也没有将“行动爱恼人”的林妹妹当外人。如果什么时候缺了她,大家也同样感到空虚与寂寞。她毕竟有一颗晶亮的灵魂。小性儿,尖酸刻薄,只不过是美玉上的小瑕微疵罢了。林黛玉在贾府十分孤立无援,她惟一的知己是贾宝玉。但她毕竟是单纯天真的少女,她幻想着与贾宝玉的爱情有朝一日获得统治阶级的认可,配上一个合乎封建礼教的形式,成为合理的存在。但他们的爱情却存在着重重的阻碍,如家庭,如当时的社会,如突发的变故,种种似乎都在暗示他们之间无果的因缘,悲剧的下场。社会的力量,也并不是单薄的力量能够改变的了的,这一点,至今令我惋惜。到了最后,黛玉死了,宝玉也出走了,整个贾府似乎只剩下虚无飘渺的零碎了,再也没有往日的欢声笑语,没有昔日的吟诗作对,也没有了往日浓浓的祥和气息,而这一切,又能怪谁呢?黛玉的一生,真可谓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老师点评】:

不能联系实际,感受不深刻

免责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此文章收藏链接:https://www.lidebo.com/xiaoxuezuowen/132949.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