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作文网 小学作文 项羽_项羽是哪个朝代的人

项羽_项羽是哪个朝代的人

项羽 英雄从茫茫人海中,莽莽尘土中走来,他昂首走过,留下的是或深或浅的脚印,留下的是或清晰或模糊的身影,留下的更有后人不断的景仰与溢美之词!纵观历史,英雄万千,风流无数,但谁有。

项羽

项羽

英雄从茫茫人海中,莽莽尘土中走来,他昂首走过,留下的是或深或浅的脚印,留下的是或清晰或模糊的身影,留下的更有后人不断的景仰与溢美之词!

纵观历史,英雄万千,风流无数,但谁有他说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迈,谁有他釜底抽薪的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气魄,谁有他的铮铮铁骨更具柔情。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我,喜欢他不久,却又是那么深,那么深……。

他仿佛就是生而为英雄的。他的气魄,他的性情,他的行为,无不显露着英雄本色。想取代秦王,说出“彼可取而代也”不正显现着他的大志吗?果断斩宋义,不正是他识时机而为吗?破釜沉舟,不是因他魄力大吗?不肯过江东,他只为一个愧字,够仁义。他那铮铮铁骨下,却有柔情万千,“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一个威慑天下的英雄在穷途末路之时,最痛惜的莫过于爱马美人,他的豪情万丈,他的柔情万千,怎能不令人敬佩?霸王别姬,不正是这段悲壮历史中一段感人伤情吗?

乌江自刎,中原一败势难回,很多人认为这是英雄人生的败笔,一代风云人物落得如此下场。

可,又有谁曾想过,项羽,他用死保住了自己的一世英名,他用死诠释了英雄的真谛。这一刎,留下了无法挽回的遗憾,却更是英雄气质的升华!

他的气魄,他的率性,他的宁死不回头,让古今多少人为之倾倒啊!这样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历史上又有几个呢?

霸王倒下了,可他身后还有茫茫的一片天地……那落日浑圆,很大,很大,落一地绚烂……

英雄倒下的是躯体,前进的是灵魂,中断的是人生旅程,不朽的是灵魂!

英雄,永恒不灭的灵魂!


乱世英雄说项羽 (字数:1200)

我从三年级的时候就很喜欢历史。从那时起,我一有空,就忍不住翻开历史书看,如痴如醉。一到寒暑假,我就泡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在众多形象、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中,我最喜欢项羽。许多人因为他的失败而批判他,但我却认为他是一个英雄。

他十分有号召力和领导力,他和他叔叔项梁白手起家,率领八千汇东子弟兵起兵造反。而刘邦却并非如此,他本来就全无实力,在项羽手下当小兵。他的实力,全是靠从项羽那儿拉拢过来的,如韩信、英布、彭越,哪个不是他挑拨离间招收过来的?

项羽有胆有识、破釜沉舟,在无人当头的情况下当机立断,杀宋义,率领一批英勇之师冲锋在前,凭借着他们顽强的意志及坚定的信念,打败了强大的秦军,救出了赵国。而刘邦却每次都在项羽后院放火,以至于他忙不过来,最终失败。如果是正面交锋,哪次不是刘邦焦头烂额?

项羽出身将门,武艺高强,英勇不屈,力大无穷,一副君临天下的霸气油然而起。再看刘邦,原来就只是市井无赖小混混。领兵攻入咸阳宫中,见到一堆金银财宝就立马停手在宫中吃喝玩乐。若非张良、樊哙苦苦相劝,其人头早被项羽取下。在一次兵败中也被乡间女子戚氏的美貌迷住,全无战斗心。在鸿门宴上,他背躬曲膝,说的一嘴奉承话使其活脱脱的奸邪小人形象鲜明无比。在乌江兵败,项羽不说一句投降的话,率领28骑江东子弟军英勇抵抗,士可杀不可辱,他宁愿人头掉落,也不愿跪地求饶。

虎毒不食子。在一次兵败中,胆小软弱的刘邦为了自己活命不惜三番五次将自己亲身骨肉推下战车,若非随从夏候婴以死相救,刘邦之子刘盈早已成为一团烂肉。其手段之毒辣使人厌恶万分。而在垓下被围,项羽却死也不肯抛弃自己的妻子虞姬,其仁慈宽厚令人感动。

有些人说项羽不守约定,“先入关者为王”,刘邦先入关,理应刘邦为王,可项羽反而攻打他。但是刘邦也很不守信。本来,项、刘两人规定以楚河为界,互不侵犯。可刘邦也用此机会养兵,趁项羽休养的时候突发攻击,给项羽一个措手不及。

有些人说项羽坑杀秦兵二十万,杀义帝、子婴,十分残忍,而刘邦约法三章,与民仁慈。可他再残忍,对待手下士兵,以及自己的亲人却十分仁慈。再看刘邦,推自己的亲生儿子下车,随从给救上来他再推下,如此重复地推下不下五次。从他伸手推下儿子那一刻起,他就失去了身为父亲的尊严。做了皇帝后,他的功臣韩信、彭越、英布一个个惨遭杀害,萧何、张良也受到猜忌。他约法三章纯属收买人心,并非真心实意之举。

有些人说项羽不重视人才,范增一代好军事却被他如此冷落。可刘邦也是如此。当初韩信在他手下一个小小士兵,若非萧何三番五次苦口婆心地推荐,韩信永无出头之日。可见刘邦也无慧眼识珠之才。

有些人说项羽优柔寡断,放走了刘邦,不成大器。但这也只能说明他善良,比起手段残忍的刘邦还是略胜一筹。

总而言之,通过读那么多的历史书,我认为项羽是位英雄,但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因为他有缺点就批判他。

读历史书是我的兴趣,历史书是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虽说家人都反对我读史,认为没用,但那都是鼠目寸光、不明事理的表现。读史可以明志,在中国古代有不计其数的伟大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都热爱历史。还是古人说得好“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老师点评】:

表达欠文采,详略不得当


项羽 (字数:500)

哈哈哈!!!没想到我项羽也有这么一天!刘邦小贼,没想到我鸿门宴上放你一马,你却恩将仇报夺我荣阳,我手软放你老父一命,如今你却屡来犯我,鸿沟边上,你我化地为盟,以楚河汉界,你却反复无常。如今,你又围我垓下,令我与虞姬双双自刎于乌江,落得如此下场。我该恨你心狠手辣:还是怨我心慈手软,我该恨你逼死虞姬,还是怨我不能变通。

虞,你还在奈河桥上等我吗?我来见你了,我没有斩掉刘邦,我只能用自己的头来祭奠你,西楚霸王的我,如今也只能魂断奈河。也许喝了这碗孟婆汤就不会再悲,也许喝了这碗孟婆汤就不会再怨,也许喝了这碗孟婆汤就不会再恨。也许我该隐退江东,休养生息,重振霸王威名;也许我该破釜沉舟,卧薪尝胆,斩下刘邦小贼的头。可是,我是沽名钓誉的项羽,我不是处事灵动的刘邦,我不能忍受失败,即便是死,也不能吧!可我不是已经死了吗?

虞,如今你是爱我的吧1以后,我们再也不用担心他刘邦侵犯,我再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失败,再也不用担心你再一次自刎于我身旁。刘邦,今生我无法败你,来世我定报垓下之仇,哈哈哈!

后记:

虞和项羽一起喝了孟婆汤,走过奈河桥,然后传来虞的回声,羽,来世,我希望你快乐平安,别再痴迷,别再固执,因为;恨,并不能拯救世界;爱,才是治理天下的良药。忘记一切吧!


《项羽拿破轮论》 (字数:1000)

  高考作文出题,年年苦为谈资。出得正了,大伙嫌呆板;出得偏了,大伙嫌刁钻;引经据典,大伙嫌陈腐;结合时事,大伙嫌功利……    其实翻看历史,这考场作文,往往当不得真。中国以科举选拔文官,唐宋之时,要请士子写策论,其实是考士子的时事政才,兼考文章。本来嘛,科举是公务员考试,务实为主,又不是选拔文艺创作青年。所以考场好文章,就殊为难得。韩愈这种继往开来、博古通今的大才子,其实也有“黑历史”。他老人家考完后,回身一读自己的考场作文,甚为羞臊,“颜忸怩而心不宁者数月”,几个月都羞羞答答,简直想否认那是自己写的东西,但回身一想,还是要怪考场作文这体例太没劲了嘛!他还特意搬出司马迁、孟夫子、司马相如、扬雄、屈原这些心中偶像申斥道:“这5位如果蒙了名字去参加考试,估计也考不中!”    这番话虽有自辩之嫌,但“蒙了名字”之说,确有其事。宋朝时,士子的文章交上去,都得匿名,以避免来考的士子和考官关系太好,给了高分。然而考官们不是笨蛋,也颇自律,以至于矫枉过正,出了这笑话:欧阳修批卷子,批到一篇文章,好得太过分了,甚至传遍同僚,大家一起激赏。等欧阳修冷静下来,便思索:这么好的文章,一定是好朋友曾巩写的;如果老夫批他高分,一定会被人说偏袒,还是改列第二卷吧,于是列了第二卷。然而这篇文章实非出自曾巩之手,而是苏轼写的。这也不能怪欧阳修低估了那年的考生水准:那是宋仁宗嘉祐二年,可能是中国科举史上空前绝后的一年。那年的考生包括苏轼、苏辙兄弟和曾巩,“唐宋八大家”就到了3位。    蒙名字这事,其实也是出于无奈。唐朝时,科举制度不够规范,不少士子跟贵族们一勾结,就能免去考场里写些让韩愈恶心的文章。王维年少时,听说太平公主内定了一位叫张九皋的做头名,于是打通关系,酒席间给公主弹了一首《郁纶袍》琴曲,再献诗文。公主心醉,当场就定他为头名——这个故事听起来浪漫,但如果搁到现在,就是徇私舞弊了。不过反过来想想:王维的文章清新如画,真进考场里谈为政用刑、财赋军资,也煞风景得很——你会想让王羲之去题写“多快好省,提前完成任务”的大条幅吗?    当然了,韩愈其实也有点理想主义。毕竟古时的考场作文,就是考察个大概。对“唐宋八大家”级别的才子的确该少些拘束,但对普通人来说,题目出得太超前,人家真没法写。晚清时,把拿破仑译作拿破轮。科举考试为了显得新潮,出了个《项羽拿破轮论》,大概想把两位旷世名将做个比较吧。可怜有士子不通外务,真以为让项羽去拿个破轮子,上来就想当然,发了一句感慨,遂成千古考场作文经典:    “以项羽拿破轮,是大材小用,其力难施,其效不著,非知人善用之举也!”

免责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此文章收藏链接:https://www.lidebo.com/xiaoxuezuowen/149435.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