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作文网 小学作文 菊,开启梦的信念

菊,开启梦的信念

菊,开启梦的信念 每个少年都有五彩斑斓的梦,梦里尝到的滋味越多,收获就越多,回味也就越多。不论甜酸苦辣,都是动人心弦的。由梦,我想到了菊:它生在狭小的花盆里,却不甘蜷缩,把根。

菊,开启梦的信念

菊,开启梦的信念

每个少年都有五彩斑斓的梦,梦里尝到的滋味越多,收获就越多,回味也就越多,.不论甜酸苦辣,都是动人心弦的。

由梦,我想到了菊:它生在狭小的花盆里,却不甘蜷缩,把根伸向大地深处,把生的气息吐向宇宙的漩涡,昂着头,微笑着,坚信自己会开出最美的花。

一个急风暴雨的日子,我曾试图把菊花搬进屋中,然而却失败了,它的根已从花盆底部伸出,牢牢地抓住大地母亲的胸膛。

它以坚强的信念,冲破了人为的牢笼,以不屈的意志不断地向大地母亲汲取着养分。它是在宣誓:要回报给世界最美好的!

风雨中的清冷,黑夜里的寂寞,烈日的炙烤和百般的嘲讽它都历练过,当一度迷恋过它的美丽的蝴蝶悄然飞离时,它也惆怅过,然而为了自己的誓言,为了向世人昭示自己的完美,它独自坚守着那份执着。

当黄叶翻飞,万物萧杀,诧紫千红不再时,菊就把一年积蓄的能量都释放出来。于是乎,在恬淡高远、透明纯净的空气中充满了菊的清香。它清秀俊朗的面容,犹如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向世人展示着美伦美涣的身姿。

我震撼了,心灵接受着一次伟大的洗礼,多少风雨,多少磨难之后,它终于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漫漫人生路上,谁没有对自己或亲人在心中暗立誓言?

父亲累弯的腰,母亲渐白的头发,剌痛了我的心,我为自己的弱小而惶惑、惭愧。然而,菊的姿容却启迪着我:少年郎,不必惶惑,更别羞愧,只要你坚守自己的信念!

我警醒了:为了自己的信念,大步朝前吧!

在人生的旅途中,尽管有过坎坷,有过遗憾,却没有失去青春的美丽。相信自己,希望总是有的。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强者,应该用百倍的勇气去迎接人生的巨大不幸。”

错过了太阳,我不哭。否则,我将错过月亮和星辰。卢梭有言:“信念是抱着坚定不移的希望与信赖,奔赴大荣誉之路的热烈感情。”是的,信念如一柄利剑,它会剌破你的怯懦:信念是力量的源泉,它能激励你走过困境!

朋友,让菊的精神开启你梦的信念,扬起生活的风帆,逆流而上,不断超越自我,勇往直前!

    (责任编辑:齐老师)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读后感 (字数:1200)

新泾中学彭月梅

去年,有幸参加了长宁区第三届骨干班主任培训班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我们聆听了不少专家的报告,同时班主任张邦浩老师也为我们推荐了不少教育教学类的好书。通过这些学习和阅读,开拓我们的眼界,使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理论引领。其中有一本书,封面上写下了这样的一段话:“我力图创造出一种融哲学的理趣、散文的韵致和宗教的情怀于一体的表述风格。因此,我更愿意用‘心’来写一点文字,让读者读出启迪之外的一点激动,一点推动,一点感动;读出一种情怀,一种心境,一种胸襟,一种器局,读出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来。”这就是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我被这一段话所感动,让我的内心有一种读一读的渴望。

《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这本书是肖川历时10年写就的译本教育随笔。书中收录的60多篇文章,涉及到了教育学众多的领域和主题,书中肖博士从与经典为友、教育的意蕴、教育给了我们什么、审视教育目标、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学习与成长、完美的教学、教育的期待、有所执着和真诚的言说等几个方面对教育世界中那些习以为常的现象,给予了学理上的阐释,它力图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诗意的语言描绘多彩的教育世界,以真挚的情感讴歌人类之爱,以满腔的热情高扬教育的理想与信念。我虽然没有每一篇都细细读到,但看了其中的不少文章后,使我感到这本教育随笔对于我们来说,很多事情就像发生在自己的周围,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一些准则和经验。

其中“教育就是服务”这是书中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短短六个字其实就在告诉我们,我们的教育就应该为学生服务,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当我们站在三尺讲台上,传业授道解惑之时,是否洞察到了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教育并不单单只是知识的传递,人的知、情、意、行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所以,我们教师要将自身的真实展现来感染身边的学生。简单地说,你要学生有爱,教师先得爱学生;你要学生有容人之量,教师先得对学生宽容;你让学生懂得帮助他人,教师就得给予学生更多的温暖。当孩子从身边你的身上感受到温暖、真诚、仁慈、宽容的时候,他的心中也开始对人性的光明有所了解和感悟,俗话说:“近朱者赤”应该也适用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处吧。从字里行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肖川博士对教育思考的深刻性,从他的言论中透露着对教育的人性化追求。是的,我们的教育就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但我们又常常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这一点。知识的灌输往往过重地成了主角,而缺少了对孩子个性的培养。正如书中序中写到的“教育的任务首先不在于教会受教育者多少知识和本领,它最基本的任务是教他们如何去发现生活中的真诚、善良和魅力,教他们用一颗真诚的心去融入社会、理解他人、关爱生命。”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尽力去挖掘学生身上“真、善、美”的本质。

当然,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不可缺少的引导者。遇到一位好的教师往往会使这位学生终身受益。可见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何其重要,这就对我们广大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书中提到了教师需要做到的“六个学会”: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六个学会”虽只有少少的二十四个字作为概括,但却包含了对教师耐心、宽容、责任、为人、处事等素质的众多要求,这也成为了我们衡量自己的专业成长是否成熟的标尺。

教育是一个人文的世界,书中提到“良好的教育更多的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防范与责罚。”我认为两者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前者的教育目标更长远,看重的是学生今后的成长的道路;后者也许只看到眼前利益,只为了学生的成绩好一点。这样只求眼前分数的教学是永远也不会是最有效的教学。许多的教育学者都指出教育的真谛在于爱,教育的目标是在于人的发展。我想,在这本书中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教育理念和思想,让我们在工作之余对自己的实践作一点思考,我想只有有了思考,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收获!

【老师点评】:

不能联系实际,感受不深刻,语言欠流畅


一束野菊花 (字数:500)

随着“喔喔”的鸡叫声,方灵起床了。她猛然想起今天是教师节。方灵想着:年过半百的王老师起床了吗?他每晚都要改作业,备课,要到很晚才睡,那样王老师吃得消吗?王老师年纪大了,老年人容易得高血压,那该怎么办呢?就送老师一束野菊花吧,老师闻到了香味,就会心情舒畅的。

方灵费了好大的劲儿才爬上坡顶,看,那里有好多野菊花呀!她一手采一手拿,不一会儿,已经采了好多。方灵捧着花向王老师家走去,一个趔趄,摔了下来。她本想回家清理一下伤口,可是去年冬天,王老师带病上课的那一幕又浮现在眼前。她顾不了那么多,便急匆匆地向王老师家走去。

方灵蹑手蹑脚地来到老师窗前,踮起脚,探着脑袋向屋里张望,呀,老师的书房真简陋。在一张大书桌上,除了一个地球仪、一本台历和备课笔记及一副老花眼镜外,再没有别的东西了。方灵想:趁老师不在,赶紧把花放进去。可是,没有花瓶怎么办呢?她的小眉头拧成了疙瘩,哦,有了,在书桌的一角不是有个笔筒吗?

你瞧,方灵踮着脚,侧着身子,近了,更近了……她终于把花放了进去,小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

啊,方灵送的不是普普通通的野菊花,而是一颗真挚的心。

【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描写一束野菊花的文章,作为一个生,能围绕一幅画,通过送花孩子的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出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尊敬老师、体贴老师的好孩子。可以看得出来,小作者较有一定的写作功底。


菊花 (字数:550)

我和妈妈在我家门前种的菊花今天终于开了,引得路人驻足观望、赞不绝口:“这粉红的花真好看。”“改天我也种一株。”“菊花可不止这几种呀?看惯了黄色的菊花,再看这粉红色的菊花也挺好看的。”我听到后,并不相信菊花能有很多种,于是我便想上网查查,菊花究竟有多少种?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打开了电脑,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一查让我眼前一亮,眼界大开。   菊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之一,早在三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已有栽种。现在世界各国的菊花都是从我国传出去的。    菊花是菊科多年生宿根花卉,为短日照植物。经过历代花农的培育,其种类已达3000多个,分类方式也各不相同。目前,一般以花的大小可分成大菊系和小菊系;依花瓣形态分类,可分为单瓣、桂瓣、管瓣几大类;依花型分为宽瓣型、荷花型、莲座型、球型、松针型、垂丝形等;依栽培形式和整枝方法不同,则可分为一株一花的“独本菊”、一株多花的“多头菊”、一株有数百朵甚至上千朵花的“大立菊”、小菊整枝悬垂状的“悬崖菊”,还有将各式品种嫁接在青蒿上的“高接菊”等等。“独本菊”因一株只有一朵花,营养集中,花朵硕大, 能充分体现该品种的特点,多用于品种的特点,多用于品种菊展出。“大立菊”一株开花数百上千朵,经过人工整理,可扎成各种图案花纹,气氛热烈,十分壮观,充分体现出园林艺术的高超。“悬崖菊”多用小花系品种培植,繁花朵朵。“高接菊”则是充分借用青蒿高大健壮的体魄,让菊花奇居其上,形成高大“菊塔”,蔚为奇观。此外,还有用菊花制作盆景的,无不雅致清奇,受人青睐。   通过查资料,我对菊花有了更多新的认识,于是,就想与大家分享。        

免责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此文章收藏链接:https://www.lidebo.com/xiaoxuezuowen/155901.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