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作文网 中学作文 数学的历史读后感300字:数学在哪儿读后感300字-数学及其历史读后感

数学的历史读后感300字:数学在哪儿读后感300字-数学及其历史读后感

目录1.数学在哪儿读后感300字2.有趣的数学旅行读后感300字3.数学史通论读后感三百字4.数学思维树读后感300字5.看数学历史书的读后感谁有。6.《数学史》读后感500-600字7.《生活中。

数学的历史读后感300字:数学在哪儿读后感300字

目录

  • 1.数学在哪儿读后感300字
  • 2.有趣的数学旅行读后感300字
  • 3.数学史通论读后感三百字
  • 4.数学思维树读后感300字
  • 5.看数学历史书的读后感谁有???
  • 6.《数学史》读后感500-600字
  • 7.《生活中的数学》朱乐平 读后感300字
    在线等,急急急

1.数学在哪儿读后感300字

我不仅阅读了不少国内外的文学作品,拓展了我的语文课外知识,我还看了几本数学的课外书。我总觉得数学课外书有什么好看的,无非就是做做题目罢了。读了《数学头脑训练营》后我才发现,数学课外书远比我想象的要有趣的多。在《数学头脑训练营》中,我记得最牢的一题是“假定正常的报纸有60页,那么还有哪几页也将会漏掉?这题是我刚开始读这本书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这题当时难住了我。因为那时候我用了找规律的方法。发现怎么也做不出,这是这题的解题思路。

2.有趣的数学旅行读后感300字

管-理-员也说不清到底有哪些书?如果你看到它也会惊叹于设计的大胆同时又不失可爱。直到此刻我还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了。本书首先介绍了东方数学的发展,有趣的数学读后感吃饭时听王组长说起学校新购买了一批高质量的图书,可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呀!害得我一个中午心都痒痒的,下午一上班就跟在图书管-理-员后面追问。管-理-员也说不清到底有哪些书?放眼望去全是理论方面的书籍,看上去有些深奥。一本夹杂在其实中显得过于特别的书。抽出来一瞧书名叫《有趣的数学》。比书名更有趣的是它的封面,如果你看到它也会惊叹于设计的大胆同时又不失可爱。以小男孩和小猫吐着长舌头来引出书名趣味十足。书上内页印有韩国畅销书的字样。带着想一探究竟的心里开始了这本书的阅读。直到此刻我还沉浸在书中的故事里了。让我切身感受到数学不是那么枯燥、单调的,寓精微的数学道理于玩笑幽默之间,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诠释地趣味盎然。李光延博士写这本书的目地是开发人的数学素质,致力于向普通大众普及数学知识、展示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美。本书首先介绍了东方数学的发展,又介绍了四名女性数学家,然后介绍了近代伟大的数学家,在后半部介绍了各种各样的趣味数学问题。阅读这样的书有些深奥,但是我们可以将一些有趣的、简单易懂的小故事讲给孩子们听一听。当孩子厌恶学数学、思维定势时,就可以讲书中的这个小故事:一名是数学教授,是在刑前可能满足除了免死以外的任何一个要求。死刑执行官先问教授有什么要求,教授说:我的最后要求是为那个学生讲一节数学课。于是执行官又问教授的学生有什么要求,学生深思了一会儿说:我的最后要求是在教授讲课前杀了我。执行官也答应了他的要求。答案教授的要求,答应学生的要求,在教授上课前就得处死学生。教授和学生都没有被处死。通过这样的故事唤起厌学学生的情趣,让他感受到数学没处不在,在危急时刻能挽救人的生命的一门科学。足可见数学是一门多么了趣起的学科。对于不善于思考问题的孩子而言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面对一个新问题时,没能没有深入地思考就作出判断。引导学生要向故事中的小男孩学习,多给自己一些时间作深入思考,当课堂上孩子思维不够严谨时,可以向学生讲述书中:生物学家、数学家、计算机专家等人去非洲旅行时看到一群斑马,他们作出不同的反映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懂得看问题不能片面,要在全面观察、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十多年小学数学,日复一日的和那些阿拉伯数字打交道,有时真觉得数学很乏味的,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总是想方设法挖掘数学的有趣之处,有时真的是绞尽脑汁。放假前到校长室借书时,看到《有趣的数学(第1集)》一书,于是先上网查了一下作者的相关资料,作者李光延博士是韩国著名的数学教授,一直致力于向普通大众普及数学知识,展示数学的魅力和数学的美。《有趣的数学》有两集(我借的是第1集),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走进数学殿堂。一定要好好读读。读完全书,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原来数学并不是那么枯燥、单调、乏味的,整本书的内容就像简介中说的一样“寓精微的数学道理于玩笑幽默之间,《有趣的数学(第1集)》有趣又简单。任何知识层面的人都可以阅读,虽然是按数学发展的历史编写的,但不一定非得从头读起,无论阅读哪一部分都可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以及了解与数学有关的故事,特别是我们数学教师在讲课时引用《有趣的数学》中与讲课内容相关的简单的数学故事,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所学的知识,讲的第一个小故事是,一名是数学教授,另一名是教授的学生,他们都因做了坏事犯了罪,临刑前可以满足除免死以外的任何一个要求,死刑执行官先问教授有什么要求。教授说,我的最后要求是为那个学生讲一节数学课:于是执行官又问教授的学生有什么要求。学生深思了一会儿说”我的最后要求是在教授讲课前杀了我,执行官也答应了他的要求,答应教授的要求。就得先给那名学生上课”答应学生的要求。在教授上课前就得处死学生,教授和学生都没有被处死,这个故事可以唤起厌学学生的兴趣;使他感受到数学在危急时刻还能挽救人的生命,足可见数学是一门多么了不起的学科。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明白,面对一个新问题时。要善于深入思考,要向故事中教授的学生学习,多给自己一些时间作深入思考。当课堂上遇到特别爱提无用问题的学生时,可以给他讲讲这则故事,某一数学老师总是因为一名学生的不断提问而不能进行正常教学,这位老师做了一个决定。走进教室后对那位学生说,每堂课总是因为你而影响上课:每堂课只允许你提两个问题,这名学生问道:只能提两个问题吗“老师回答说,现在还剩一个问题了,不用说教。使学生明白了课堂不能乱发问:提有用的问题的道理?

3.数学史通论读后感三百字

我曾因无法解答一道数学难题而挠头叹息,曾为数学课上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羞愧苦恼,在叹息与苦恼中对数学产生了厌倦与恐惧,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发现了《数学思维树》这本书。它是由韩博士朴京美用她充满趣味的数学故事与亲切讲述,让我重新发现数学的迷人、可爱之处。生活中的数学”艺术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几何学”东方历史中的数学”西方历史中的数学”用数学看世界”全面而具体的讲述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数学无处不在,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恐怖数字11的偶然”一文一下子勾起了我对这本书与数学的浓厚兴趣。文章中的一段话写道:11恐怖事件与数字11有关说的说法一度增甚为流行,将这起恐怖事件发生月份和日期的数字9、1、1、相加,恰好与事件发生日期11相同。

4.数学思维树读后感300字

我曾因无法解答一道数学难题而挠头叹息,曾为数学课上回答不出老师的提问而羞愧苦恼,在叹息与苦恼中对数学产生了厌倦与恐惧,而与她渐行渐远。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发现了《数学思维树》这本书。它是由韩博士朴京美用她充满趣味的数学故事与亲切讲述,精心编制的。让我重新发现数学的迷人、可爱之处。书中,从“生活中的数学”、“艺术中的数学”、“生活中的几何学”、“东方历史中的数学”、“西方历史中的数学”、和“用数学看世界”这六个方面,全面而具体的讲述了在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细心,就会发现其中的乐趣。就在书的开头“恐怖数字11的偶然”一文一下子勾起了我对这本书与数学的浓厚兴趣。文章中的一段话写道:发生在美国的9•11恐怖事件与数字11有关说的说法一度增甚为流行,有趣的是,将这起恐怖事件发生月份和日期的数字9、1、1、相加,恰好与事件发生日期11相同。以为准,是第254天,其数字2、5、4之和也正好为11,而恐怖袭击目标——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双子塔有两栋110层建筑组成,若将110去掉个位数字0则又为11,且双子塔楼外型酷似11。怎么样,在“世界闻名”的9·11恐怖事件中出现了这么多得11,是不是很令人大跌眼镜啊!这本书使我发现了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数学,懂得了去发现其中的乐趣。更为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我对数学的厌倦与恐惧的心态,不再在叹息与苦恼中面对数学,并与她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最后,我想说:“拥抱数学吧,拥有属于你自己的数学思维树!

5.看数学历史书的读后感谁有???

要不然会被发现的... 《数学史选讲》读后感 数学的发展史也就是科学发展的历史。最初牙牙学语地创造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然后在花季雨季之中为数学建立越来越多、越来越详尽的分支,展现它花样年华之时耀眼夺目的数学成果。有多少人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数学,给了这一门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学科。《数学史选讲》一书首先讲述了各种各样的记数方法,有象形文字中繁琐的数字记法,有楔形文字中造型独特的记数法,由中国古代简易的算筹记数,有玛雅以神的头像作为数字的奇异的记数法,从早期的记数制度演变中不难看出,就连数字的创造都是艰辛的,如何发明一种便于使用、耐于使用的记数法,是建立数学学科的至关重要的基础。若然没有了人类对数字以及记数制度这种最初的研究探索,力求创造出一种最为简易方便的记数法,往后数学的研究便加倍了曲折、加倍了困难。而在漫长的数学发展史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无数为此奋斗一生的数学家,有了他们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从而给平面解析几何、微积分、无穷集合论等等的数学分支创造了诞生的机会。然而数学的发展史曲折的、艰辛的,数学家的研究里程更是如此。他们花尽一生的心思换来的创新思维和超时代理论,希帕苏斯向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其他成员发表他对不可公度性的发现时,伽罗瓦提出的强有力的群论多次提交给科学院,创造惊人的无穷集合论的康托尔最后带着诸多遗憾和无限的苦闷离开了人世;最怀才不遇的便是中学数学家阿贝尔,他经过无数努力最终证明了千古谜题——五次或以上的代数方程没有一般的求根公式,数学王子”高斯看到论文的题目只说了一句“便连其正文都没看就把论文扔到了书堆里”尽管当时柏林大学已经认识到他的才华并任命他为数学教授,但阿贝尔早已在病魔侵袭的凄凉中与世长辞了,尽管如今他们的理论得到世人的称赞。他们不像当时就闻名于世的数学家那样,一有新的理论产生便受到全世界的重视,然后在钦佩与荣耀的光芒下继续他们的研究,为自己的数学事业独立奋斗,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就如康托尔那番充满信心的话语。任何想要动摇它的人都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种自信与坚定无不让人敬佩,而许多的数学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知识层面除了数学以外”泰勒斯是古希腊最早的数学家、哲学家,他几乎涉猎了当时人类的全部思想和活动领域。费马有丰富的法律知识,莱布尼茨学习了拉丁文、希腊文、修辞学、算术、逻辑、音乐;还广泛阅读并研究了大量哲学和科学著作,在欧拉的工作中;数学紧密地和其他科学的应用、各种技术应用以及公众的生活联系在一起,它常常为解决力学、天文学、物理学、航海学、地理学、大地测量学、流体力学、弹道学、保险业和人口统计学等问题提供数学方法;想要获得在一个学科的研究的成功,不仅需要精通该学科的知识。还需要学习其他学科、领域的知识,才能更好地让这些知识为自己的研究服务,自信、坚定、还有多领域的知识固然重要,牛顿在巴罗教授的课程中得到研究流数的灵感。欧拉继承微积分权威约翰·伯努利的衣钵成为,阿贝尔在老师霍尔姆伯的鼓励与指导下,破解了五次或以上代数方程公式求解的未解之谜“前面的一切苦劳都只是白费。依然能够怀有当初的冲动与勇气想要征服它的,往往就是伟大的开始、成功的关键。还必须拥有创新的精神,有对人们根深蒂固思想做出怀疑的精神,勇于打破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创造出自己的新思想,牛顿和莱布尼茨对微积分的创立,伽罗瓦对群论这一新概念的创造,康托尔对无穷集合论的坚信等等,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受万人瞩目的数学家,是与他们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这些数学家成功的经验教会了我们学生在现阶段应如何做好准备,我们应该培养创新思维、自信心、对自我坚定的信念、以及面对困难毫不畏惧的精神。积极学习多方面的知识,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运用到日常生活的事情中。笛卡儿和费马不约而同、殊途同归地建立解析几何“牛顿和莱布尼茨两位奠基人不约而同的努力“使得微积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起来,……在数学史的发展历程中”不少相同的研究成果都重复地被人类发掘,这种数学研究的时间差无疑耽误了数学的发展,重复地为同一个问题而努力,却不知道事实上他人早已解决,如果世界能够更早地融合为一体,便能更好地互相交流数学文化,那么就不需要花上几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重复地走同一条弯路,而能更快地推动数学的发展,也许世界数学的发展速度就不只现在的步伐了,而此书也提到了数学创立的一个条件。在实用的技术发明之后:那些并不直接为生活的需要或满足的科学才会产生出来“数学科学最早在埃及兴起。就是因为那里的祭司阶层享有足够的闲暇,对于科学兴起的重要性”

6.《数学史》读后感500-600字

《数学史》把数学几千年的发展浓缩为这本编年史中。从希腊人到哥德尔,数学一直辉煌灿烂,观念的潮涨潮落到处清晰可见。尽管追踪的是欧洲数学的发展,但并没有忽视中国文明、印度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贡献,是一部经典的关于数学及创造这门学科的数学家们的单卷本历史著作。让我对数学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也让我更深层次的了解到数学的魅力和伟大,数学源于人类的生活与发展。书中说,人类在蒙昧时代就已具有识别事物多寡的能力“从这种原始的‘数觉’到抽象的‘数’概念的形成,渐进的过程,人类为了便于生活生产的需要。开始以手指头计数”开始用石头计数,结绳计数,刻痕计数,随着几种文明的诞生与发展。记数系统在各种文明中都有了表示方式,古埃及的象形数字,巴比伦楔形数字。中国甲骨文数字,中国筹算数码等等,为什么时至今日我们最习惯和擅长使用的是十进制计数的方式呢。

7.《生活中的数学》朱乐平 读后感300字
在线等,急急急

生活中的数学 朱乐平 读后感生活是数学的发源地,数学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其产生的踪迹。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教学就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寓于生活的理念,让我们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为什么一些我们对数学不感兴趣。甚至对数学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数学离我们的生活太远?故使我们感到数学枯燥、抽象难学:

免责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此文章收藏链接:https://www.lidebo.com/zhongxuezuowen/148468.html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