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长城
提起中国,人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那藏于青山之中蜿蜒起伏、雄伟壮观的长城。登上长城,曾是多少轻狂少年一生的追求。脍炙人口的不到长城非好汉更是让长城家喻户晓。殊不知,中国还有一个更为厉害的水上长城——大运河。
长城与大运河,这两项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的古代建筑工程,在神州大地上一个东西、一个南北,画上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它们承载着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装点着祖国的锦绣河山。长城与大运河这两项古代最伟大的工程,见证着中国古代历史上这一阶段发展兴衰的历程。而大运河最大的作用是它的漕运功能,至今仍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国大运河是人工开凿的沟渠,与天然的江河不同,但它与天然江河又有着难解难分、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像大运河这样长达数千里、连接海河、黄河、长江、淮河、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工程,许多河段是利用了天然江河湖泊而非人工开凿。这鲜明地印证了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创造。现在的京杭大运河,都很难分辨人工与自然的界限,水网纵横、河渠交错。天工、人巧交融在一起,难解难分,这也正是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独特之处。
还记得,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曾说过,他在太空唯一能看到地球上两个人工构筑物:一是中国的长城,二是荷兰的围海造田大堤。但他却忽视了中国的大运河,其规模之大远远胜过长城,更不用说荷兰的大堤了。其原因可能是他不知道中国还有个大运河,更不知道大运河的神奇景色。
悠悠千载运河水滋养了两岸人民,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运河边还有曾经繁花似锦的古镇。古镇因运河的兴盛而繁荣,因运河的衰败而冷清,其变迁发展与运河命运可谓息息相关。因为老百姓在古镇上生活,运河才具有了活力,否则运河之水即便千年不断,也只是一条简单的水道而已。
淮安作为古镇之一,也有独特的水魅力。漕运总督部院遗址、清晏园尤为突出。
遗址位于楚州城区中心,是明清时代主管大运河漕运的最高管理机构,曾有二百多位漕运总督在这里办公。督署建筑原为楚州官衙,宋朝时建,元时为淮安路总管府,明朝,移漕运总督署于此。督署建筑雄伟壮观,画梁雕柱,飞檐走壁,堪称建筑一绝。原有房屋213间,抗战时被日机炸毁,遗址上有石础等文物,是我国漕运文化最重要的历史见证之一。清晏园位于淮安市清浦区。清晏园,过去叫城南公园,是苏北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园林。她揉北方的开阔与南方的玲珑于一处,使游人于玩乐中得到美的享受。至今已有300多年,是淮阴市唯一保护完好的古典园林,也是中国漕运史上唯一保留下来的官宦园林。原为明代户部分司署花园。清康熙十七年为河道总督行辕,雍正七年设立江南河道总督署,此园为官衙后花园。河道总督裁撤后,漕运总督迁居园内。园内有南河总督高斌为迎接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所建的荷芳书院、南河总督李宏所建的湛亭、当年南河总督署门前的石狮一对,及御笔碑刻15通。据《清河县志》记载,清晏园,曾名为淮园、瞻园、留园、城南公园。城南公园名称时间最长,自1991年10月1日起,才又恢复为清晏园古名。园内亭、台、楼、阁、假山错落有致,曲径、长廊、流水循环往复,四季花繁木盛,秀丽典雅
在美军1945年绘制的军用地图中,运河沿线清晰地标有大量古镇。然而半个世纪以来,运河多次改道和城市化改造与发展后,特别是长江以北的运河两岸变化堪称沧海变桑田。大运河,在离我们远去••••••
大运河不但闪耀着历史、文化的光辉,还在深刻影响着现代人的物质文化生活。所以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地位身份的象征。所以我们要保护大运河,保护这水上长城,保护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